我国目前有10多万有听力障碍的6岁以下儿童。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干预,使其聋而不哑,对其大有裨益。
一、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 遗传因素:约40%~50 %的儿童听力障碍由遗传因素引起。证据表明,近亲结婚或亲缘相近的个体产生的后代发生听力障碍的概率更高。由于基因或环境因素导致先天性耳部或听神经畸形可能是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
2.产时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
3.感染: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此外,脑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4. 耳部疾病:耵聍栓塞(耳垢堆积)及中耳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常见耳部疾病。
5.噪声:长时间大音量的使用智能手机、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以及烟花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都可能引起永久性听力障碍。此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噪声也有影响。
6.药物: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症等多种药物,因其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障碍。
二、儿童听力障碍是否可以避免?
据WHO估计:60%的儿童听力障碍是可以避免的。超过30%的儿童听力障碍是由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脑膜炎等疾病引起,通过预防免疫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避免。约17%的听力障碍是由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产时并发症引起,改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有助于避免此类疾病发生。另有4%的听力障碍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应用耳毒性药物引起,而此类成因是可避免的。
三、防治儿童听力障碍有哪些策略?
1.加强免疫接种,保证广泛覆盖。先天性风疹、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多种导致听力障碍的疾病均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
2.强化妇幼保健措施,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3.落实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规划,为先天性或早发性听力障碍的患儿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听力康复措施,促进疾病早期发现和尽早康复。
4.致力于常见耳科疾病和听力障碍的识别、转诊和管理的学校筛查规划,将听力筛查纳入学校常规健康检查体系,并建立包括医疗、手术和康复在内的适当的医疗关联机制。
5.开发价格合理而功效稳定的助听设备,为使用人群提供持续性服务。
6.加强康复教育,以确保通过所有的可用手段实现交流。
7.监管和监测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最大可能降低药物滥用引起的危害。监管和监测环境噪声水平,尤其是娱乐场所和体育场馆,提倡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高质量个人音频设备,养成安全倾听习惯,降低听力损失风险。
|